第793章 无法调和的矛盾(2/2)
如大宋那般,崇文抑武,彻底收缩战线,取消对外的一切战略?
这显然不可能,李二心中已然有了一片版图,而想要打下这份版图,是需要重用武将的。
那如大明老朱所画下的蓝图那般,令藩王镇守边疆,负责对外的战事?
显然也有些痴人说梦了。
旁的不说,单是那些节度使就不是个皇子的名头能够压住的。
更别提将来万一王朝动乱,那些节度使手边的皇子,可就明晃晃的会变成名正言顺的奉天靖难!
如果解决不了这其中的问题,那要再说什么让大唐传承千载盛世就是笑话!
“老朱,你这种能看出来,并且能轻易解决的,在当下而言还真算不上问题。”
“更多的,是明知存在,却不知要如何去解决的问题。”
科举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虽然是从最底层的文人之中挑选能力更强者安排在合适的岗位。
可皇帝能够过问到的,也只有会试和殿试,再往下的人数便太多了,再多精力也是挑选不过来的。
而只要底层的筛选掌控在那些士族手中,不管是收买还是认个师徒之名,便能直接在他们看上的人才身上盖上个印章。
看似会试与殿试都是天子亲自考核,选用自己所心仪的人才。
实则这些人才在送到天子面前之时,大多都已经被士族给瓜分了个干净。
被士族选中的那些人,才有资格走入天子眼中。
不解决这个问题,那即便已经尽可能做到公平的科举,也依旧是掌握在士族手中的工具。
杨坚开创出,后在大唐开始彻底完善的科举,的确给选拔人才这件事完善了不少。
可要说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却是还差了不少。
“欺上瞒下,好似所有的朝代都免不了这样的问题。”
“难道好生治理天下,做他们该做的,拿他们该拿的,这般简单的要求,就这么难吗?”
老朱发自内心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还真的就是那么难。
做他们该做的自然是理所应当,可拿他们该拿的……
如果他们都只拿自己该拿的,那他们的家族又如何传承下去。
人的寿命终究是有个尽头的,而每个人想要做的,就是在自己死后,能让自己的家族继续辉煌。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只拿他们该拿的!
“看似在开创科举之后,世家大族便走到了陌路。”
“可实际上呢?朝堂之上的各路党羽取世家大族而代之,两者之间真的有很大区别吗?”
赵匡胤发出了灵魂质问。
没有科举制的时候,世家大族掌握着一切上升的渠道,想要当官,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想办法给他们许诺,给他们好处,让他们点头。
诞生科举制之后,朝堂上的格局则再度划分。
大类为文官、武将,而文官之中也分出了各个党羽。
身上有某个党羽的印记,便能在其中官员的举荐之下步步高升。
而若是太过清高,不与人同流合污,最后的结果便是怀才不遇,郁郁而终。
两者之间的确有区别,却并不算真正的解决了问题。
“王朝长盛不衰,对他们而言没有好处,或者说好处远不如他们的家族长盛不衰来的大。”
“只要他们的家族还在,那无论王朝如何更迭,都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归根结底,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人总是自私的。
相比于让王朝永远强盛,绝大部分人只会更希望能让自己的家族强盛。
两者之间,仿佛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