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管你是人是仙穿越了都给我种田! > 第187章 回家探望

第187章 回家探望(2/2)

目录

紧接着,纪清越将藤蔓试着贴近花骨朵上的棉花。

一贴一拉,棉花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拉了出来!!

完整且不带杂质!!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纪清越欣喜若狂,恨不得对着藤蔓亲上一口,可理智告诉他,亲上去的话受伤的还是自己。

接下来几天,纪清越不断尝试用这些藤蔓做出一件趁手的棉花采摘工具。

试了好几个,最后他发现最简单高效的是最开始做的那个:用藤蔓绕着一支木棍缠一圈,把手缠上布条,中间松动的部分用细绳固定。

用这样一根缠着藤蔓的棍子往棉花树顶上一扫一压一滚,几乎就能把一整棵棉花树上的棉花都扯下来,而其他枯叶什么的杂质却不会跟着被钩起来。

有一点要注意,用藤蔓辅助收棉花时,要保证地里的棉花已经脱水干燥到一定程度,这样才能不费心地钩出棉花。

有了新工具辅佐,纪清越开心地扩种了棉花。随后他发现,新工具好用是好用,可损坏率很高,经常是没收几棵,藤蔓上的倒钩就失去作用了。

纪清越转念一想,毕竟藤蔓不比金属,质地太软了,看来还是要想办法改造成金属的才行。

于是,回到山单县之后,他立刻去买了一把绣花针。

这些绣花针粗细不一、长短不一,用来做对照试验。

他先是用火将针尖烧热,趁热压弯,让笔直的绣花针形成倒钩,然后找来一块竹片,在竹片上钻够足量细孔,接着把绣花针针孔那端插入细孔中,用一根坚韧的金属丝将所有针孔都串联起来,防止采摘时钩针被扯出,最后在竹片后夹上另一块竹片当作“顶针”,减缓拉扯时对金属丝造成的金属疲劳。

就这样,纪清越一连做了好几把钩针梳。

试用后,纪清越发现果然还是针越细越密越好使,可细针耐久度比不上粗针,于是他选了个折中,用中等粗细的绣花针,尽可能细密地植入竹片里。

使用“针梳”的效果十分显着,纪清越不必再着急忙慌地赶在棉花枯萎前收割棉花树了,在地里就能用针梳把棉花摘下来收进袋子里,节省搬运枝丫的力气和一大部分时间。

李家村里,临近正午,李家的饭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有好几道菜是与纪清越学的。

李阿翁拿出过年时没喝完的酒,打算与孙子们一块儿喝一杯。

李二郎夹起一片鱼肉,这道酸汤鱼是锦娘自己琢磨做的,与纪清越做的已有七八成相似,他按捺下心中的悲伤,转头询问:“三郎,你何时出发?”

“二月二后就得启程。”走得稍微快一些至少要花费半个月,到达长安后还得休养几日适应一番。

“将军与我一个月探亲假,届时我与你一同去往甘州,出了甘州再送一段路,途中就得返身回兵营了。”

“好。”赶考路上有家人相伴自然好。

李二郎又仔细问了家里更多事,县衙主持的扩种棉花之事进行得还算顺利,除了村子里的这座棉坊,县令夫人又设立了更多棉坊。县令夫人的人在棉坊培训完后都被带走了,如今村中的棉坊里用的都是自己人,李锦娘提为掌事,负责管理棉坊里的一切事宜,然后每个月去一次县衙,与县令夫人汇报棉坊的状况。

“往后三年,凡是种出棉花的农人必须将规定数额的棉花卖与棉坊,棉坊织出的布料交于县衙,县衙派人裁制成衣物后再卖与兵营。二兄,到时你也能领到这些衣物呢!”李锦娘跟着县令夫人底下的管事学习一段时间后,便独自管理起一座棉坊,其中的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不过即便很辛苦,她也很乐意做。

李二郎见妹妹这么兴奋,有些不好意思地泼冷水:“若三年后县衙放开棉花买卖,你可能保证农人还会将棉花卖与你吗?”

李锦娘听后立刻冷静下来,这段时间她已被自己取得的成就冲昏了头脑,竟然想不起还有这样严肃的事。

是啊,如今做的是死买卖,三年后县衙放开棉花交易后,棉坊要从何处收棉,又往何处卖布?

提醒过后,李二郎又重新给妹妹打气:“锦娘莫要灰心,如今你已清楚如何管理棉坊,往后三年总能想到对策。越郎说过,棉花极其重要,用处极广,不会缺乏买棉花的人,如此一来,只要保证棉坊能收到棉花,同时保证棉布质量,必然有人抢着上来收购。”

“多谢二兄提醒。”李锦娘点了点头,把李长祥提到的问题都记在心上,一边吃饭一边悄悄思考怎么保证收购棉花的通道能一直通畅。

如今家里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李二郎不必再为家中生计担忧,而是又想起远嫁的阿姐。

“阿娘,你们可曾去看过阿姐?”

说到李珍娘,李阿娘气得笑了:“去年春耕结束后我与你阿奶去看望珍娘,当时她已是七个月的身子,原以为我那好亲家罗婆子已经改了脾气,学会一碗水端平,没想到她还是那样偏心……”说着,她偷偷瞥了一眼自家二儿子,心虚地摸摸鼻子。

李二郎无奈地摇摇头,伸手给阿娘夹菜:“罗阿婆如何?”

“我们到罗家一看,那婆子竟然在数落我家珍娘说她不下地干活?!”一想起当时的场面,李阿娘现在还能生气,“想着那婆子如此不要脸,我也不给她脸了!”

李阿娘与李阿奶带着李锦娘和李四郎一起去看大女儿,坐了三四天驴车来到罗家村,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罗阿婆在嘲讽李珍娘,阴阳怪气地责怪李珍娘仗着怀孕不去春耕,害得自家小儿子这么劳累……

炮仗脾气的李阿娘当即就怒了,把怀里的包袱推到李锦娘手里,撸起袖子就进屋骂起来。

论骂人,只要有理,李阿娘从没输过!

她不怕家丑外扬,反正扬的又不是她家的丑!

李珍娘自然也不怕闹起来,她是李家人,脾气与李阿娘一样烈性子,可与阿娘不同的是,她会收敛和遮掩,生气归生气,吃亏是不行的,况且她现在也想着闹起来才好。

看到家人来后,李珍娘眼睛一亮,不愿与自家婆母浪费时间继续缠斗,等阿娘把婆婆骂到不敢出声后,她把人带到自己屋里。

李阿娘来看望女儿的好心情被搅了个没影儿,气还没撒完,又不能对怀孕的女儿撒气,只得恶狠狠地呸了一口:“原就是她害得你成婚几年才有的这一个,如今还想磋磨你?!我呸!!”

李珍娘赶紧给阿娘倒水:“阿娘,莫生气,她只有在嘴巴上能占得了我便宜,想让我下地?做梦!”

李阿娘喝水消气的功夫,李阿奶把带来的东西一点点拿出来,给大孙女看:“这些是棉布制的衣物,是你与梁郎的,也有孩子的,大的小的都有,够穿到两三岁。”

“还有这些,是你娘裁的尿布,都是棉的,可吸水可软和了!”

看着手里雪白的布巾,李珍娘既吃惊又开心。

“越郎……呃便是种棉花的人,他说小孩子穿的贴身衣物最好用棉花,尿布也得用棉花,贵是贵了些,对孩子好,你千万得用着,可记着了?”

李珍娘感动地点头:“记着了!我替肚子里的孩子谢过阿奶阿娘!”

李阿娘喝完水:“谢甚么谢,只要你与孩子都好好的便好。”

几个女人在屋子里毫不避讳地聊天,李珍娘知道妹妹现在在县令夫人手下做事后,高兴的情绪溢于言表。

家人越过越好,她自然开心。

“梁郎呢?对你可好?”

“他对我极好,可惜他阿娘对他不好,怀孕的这几个月,许多时候皆是他替我在婆母面前周旋,为此忍受不少怨气。”李珍娘对丈夫感到不值,“梁郎与我早就想分家了,碍于没孩子,分家是言不正名不顺,如今有了孩子,便可早早打算了。”

“这段日子,郎君对婆母言听计从,不仅当作报答恩情,也是宽慰自己的心,外人见了自会有所思量。”

“待我安全生产,我与梁郎便与公爹提分家。”

……

饭桌上,李阿娘想到女儿,笑了笑:“州试前后,珍娘平安产下一子,唤作‘琛郎’,这还是三郎起的名字呢!”

李二郎赞许地点点头:“名字好听。”

“阿姐可是分家了?”

“满月时咱们都去了,那时三郎已经中榜,罗家婆子本不想同意,当看到三郎黑下脸,便哆哆嗦嗦地应了,随后罗家大郎也跟着提出分家。唉……若是没有三郎,分家一事不知得耗去珍娘多少精力……”

幸好结局是好的。

李二郎放下心,他看向李三郎:“出发前与我去看看阿姐如何?”

“自然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