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320章 离谱的越南

第320章 离谱的越南(2/2)

目录

上皇如果直接交出权力,那就很难保证自己不会被新帝弑杀。

新皇帝如果不掌握更多的权力,那就很难保证自己不会被上皇废除。

同时,上皇制度也让所有的宗室大臣非常被动。

如果站到新皇帝的阵营中,那新帝被废黜了,自己怎么办?

如果站到上皇的阵营中,那上皇去世之后自己怎么办呢?

怎么选都没办法,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内斗。

而且还得狠狠的斗,玩命的斗。

斗赢了就鸡犬升天,斗输了就物理升天。

陈朝九代目陈艺宗就曾先后废立了三位皇帝,每一次废立都要大量屠杀宗室成员。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上皇比起新皇帝要更有话语权。

那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如果陈家的宗室大臣都开始去支持上皇,那新皇帝应该去争取谁的支持呢?

唯一的选择就是外姓大臣,最好是和自己达成联姻,变成自己的外戚。

在陈守度的安排下,陈朝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怎么才能保证陈朝没有外戚势力呢?

完全保证不了!

所以在陈朝的后期同样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外戚权臣,这个人叫做胡一元。

胡一元也就是:胡季犁、黎季犁,越南胡朝,自号大虞国的开国之君。

胡一元的儿子胡汉苍娶了陈艺宗的女儿。

陈艺宗的弟弟陈睿宗又娶了胡一元的侄女,并且生下陈顺宗。

胡一元又把女儿胡圣偶嫁给陈顺宗。

于是在一通操作下,胡一元突然就变成了陈朝正统。

换句话说,从此以后陈朝的皇帝直接就变成了胡家的血统了。

和之前的陈守度一样,胡一元也以皇室血亲的身份开始大规模活埋陈朝宗室。

并且在李朝的陈朝的基础上,又建立起胡朝。

而此时陈朝的宗室成员就面临了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胡一元要清洗陈朝的宗室,这可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隐姓埋名,并且改姓。

于是,陈朝宗室改成了阮姓。

胡朝在灭亡后,皇族也改成了阮姓。

后黎朝在灭亡后,皇族也改成了阮姓。

莫朝在灭亡后,皇族也改成了阮姓。

郑朝在灭亡后,皇族也改成了阮姓。

公元1887年,越南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这个时期法国做了一次人口普查,

法国人在统计人口时发现越南有很多百姓都没有姓氏。

没有姓氏就不好统计,也不好管理,所以得给他们加上一个姓氏。

不出意外,他们给没有姓的普通民众加上了阮姓。】

......

评论区:

〖我大概懂了为什么都改姓阮,陈朝灭亡的时候,前朝李朝宗室改的阮姓人口一定很多了,胡朝总不能把姓阮的都杀了吧,后面阮姓人口越发庞大,亡国宗室改姓阮就是怕被杀了,毕竟,你总不能全杀了吧?〗

〖阮姓人太多,不好一次性活埋。〗

〖越南如今阮姓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八,这还是因为有人改回李、陈、黎等姓氏,否则得占一大半。〗

〖越南应该是王室吧?〗

〖外王内帝,简单来说就是只对中原政权自称王、自称藩邦,对其他地区都是自称皇帝,如果在中原不强大的时候,他们对中原也是连自称王都不用的。〗

〖东亚的小国基本都这样,高丽半岛是因为离得近,称了几次帝被打服了,只敢在内部偷摸摸的自称,还要小心自己的臣子向天朝告发,倭岛是因为天高皇帝远,南越基本对天朝就是面子给足,对中原唯唯诺诺,对周边重拳出击。〗

〖既然许多都是中原大族迁移过去的,那: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应该也是知道的吧,这可是上古就知道的,还修订了律法,怎么就搞出内部婚配。〗

〖资本有300%利润的时候,就敢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这句话换一下也好理解:在绝对的权利诱惑下,什么道德、规矩都是可以被践踏的,别说内部婚配了,连娶妖怪、神仙都能做的出来。〗

“这特么还是一地国王,干的这事和猪有什么区别?”

古人很早就发现,猪会……

所以私塾先生才有此感叹。

“陛下英明神武,设交址布政使司是对的。”

“那就是一群不通人伦的牲畜,必须要狠狠的沐浴王化!”

建文元年,安南国相黎季犁自称太上皇,立子苍为帝,并改名胡一元,向明廷传信称安南王陈氏嗣绝,于是明朝封黎季犁为王。

不久,陈天平来找朱棣告状,黎季犁佯请陈天平归国为主。

永乐四年正月,朱棣遣都督黄中送陈天平归国,三月遭季犁伏兵袭击,黄中败还。

永乐五年正月,明军追安南兵至黄江,攻破其江中兵寨,后又连战木丸江、富良江获胜,俘黎季犁父子。

六月,明朝令改安南为交址,设交址布政使司。

“老秀才,当年你可不是这么说的,什么不遵皇明祖训,什么擅动刀兵,啧啧啧……”

面对豆腐婆的调侃,私塾先生解释道:“此一时彼一时嘛。”

“呦,莫不是汉王爷一条鱼把你收买了?”

“哼,陛下是君父,君父做的便是对的,何谈汉王爷收买?我劝你还是管管这张嘴,免得祸从口出。”

“老娘这张嘴可以穿针引线!不像某些人连口舌之功都没有!”

闻言,老妓捂着嘴偷笑。

茶摊老板是个粗犷汉子,拍着桌子大笑不止,“豆腐婆,你这话精辟!”

私塾先生嚷嚷着粗鄙粗鄙,满脸通红的走了。

边走还边思考:“资本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于践踏一切,后人倒是总结的到位,所以后世应该也是抑商……但又为何以发财为荣?”

……

皇城路上。

“这比看元史还让人头疼。”

元修宋史的时候,各代实录、官员文书、民间记载,甚至连各地碑文记载都一股脑的塞进去。

明修元史的时候也差不多,加之元朝的名字、称呼、官职等等,基本上这本记的是一个,那本记的又是一个。

汉王爷也是读过史书的,当时看的时候可真是头大,人都差点看晕过去。

“爹,反正未来也要反叛,不如封个藩王过去守着。”汉王提了个建议。

朱棣笑道:“怎么,你想去?”

“哪能啊,即便您放心我,大哥、大侄儿可不放心我,离得太近了,他们睡不着,与其将来扯皮,我还是走远些吧。”

“俺只是觉得他们不过就是想要个领头的人,维护当地大族利益,干脆在俺那些叔叔侄儿之中找个一般般的丢过去,既守住了土地,又不怕他们反叛。”

朱棣没有评价汉王的建议,反而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若是打草原,最应该做的是什么事?”

汉王爷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扼守重要地点,沿途修建补给站,无论是大胜还是大败,无论是追击还是撤退,都可进退有据。”

“对啊,交址布政使司就是下西洋需要扼守的重要地点,也是必须的补给站。”

“能设郡县最好,无法郡县大不了让当地自立,终究是要向中原称臣的,顶多做些骚扰边境之事。”

“若是让朱家儿郎去,若是图谋不轨,或是利益受损,又或者中原生变。”

“两方都自认正统……”

朱棣幽幽的叹息声在汉王耳旁响起:“一方聪慧过人、一方愚笨痴傻还好,不论是安南入主,还是中原平叛,对大明损失不大。”

“怕就怕我们都自认聪慧的笨蛋,打成拉锯战,打的中原动荡,打的江山不稳。”

“汉人和汉人打起来,可一点不比异族入侵死的人少。”

“上次汉人打生打死是唐末,上上次是汉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