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张大师苏醒(2/2)
即使是到现在,张大师依旧心存死志。
不过身体的好转给了他更多的余地。
就是如果乌鸦没有及时的将那只猫妖处理好,等猫妖的元神恢复,就算是他能够再杀死猫妖一遍,也不济于事了。
“放心,猫妖已经被回收了,现在正封印在一处安全的地方。”
“等你修养好了,有时间我可以带你去看一看她。”
“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将它消灭掉。”
“如此最好。”
张大师拿着治疗药剂,不顾她女儿的阻拦,一口干了里边的液体。
治疗药剂下肚,张大师立刻感受到了身体的恢复。
乌鸦并没有继续在疗养院等着他,而是直接下楼离开。
在接下来的几天,张大师恢复的很好,并且按照约定开始筛选有缘的徒弟。
天赋这种东西玄之又玄,看是看不出来的。
张大师拿出了一份非常基础的打坐引气的法门,只要资质尚可,七日内便可以引气入体。
这东西天长地久的修炼,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就像他,癌症晚期,浑身扩散的情况下还能活蹦乱跳的和人打架,靠的就是一副好身板。
不过很显然这打坐隐气的法门也没有办法让他百病不生。
引气法被刊印成册,分发到了天雄集团旗下所有员工的手中。
修炼茅山术而已,并不一定非得去战斗部。
只要是能修炼出法力,就能够为此出一份力。
通过简单的筛选,30万人里边大概有一万人七天内出现了气感,完成了引气入体。
其中有2000多人三天就完成了,还有100多人一天就完成了。
根据完成引气入体的速度,乌鸦给他们发放了奖金,并调动了职位。
其中被筛选出来最离谱的三个人,两个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引气入体,一个甚至只用了五分钟。
用张天师的话来说,此人乃是天生道体,生来就应该是修炼道法的。
事情发生的很巧合,但又没有那么巧合。
那两个只用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引气入体的人中,有一个正是曾经东南中学的朱婉芳。
在乌鸦将东南中学改成天雄爱心学校的时候,顺手救了她一命。
当时对于这个清纯少女,乌鸦还是有几分垂涎的。
不过乌鸦人坏归坏,可是底线还是有的,当年的朱婉芳年纪太小了,乌鸦最后还是高抬贵手的放过了她。
没想到时间流转,已经在天雄职业技术学校上大二的朱婉芳又一次出现在了乌鸦的视野中。
而这时的她正好年方18,青春年华。
更别说朱婉芳双眼放着光,眼睛里好像有的星星一般看着乌鸦。
那是崇拜的眼光,乌鸦还是很了解的。
只不过崇拜是距离理解最遥远的一种感情。
对于这种崇拜自己的小女生,乌鸦甚至都不需要攻略,只需要勾勾手指头就能让她自己送上来。
一座法坛之前,朱婉芳和另外一男一女恭恭敬敬的跪在一座法相的下面。
张大师穿的非常的正式,和乌鸦一起站在法坛旁。
乌鸦属于观礼,而张大师则是准备正式收这三人入门下。
正常来讲,张大师这一脉属于家传的茅山术,传男不传女,就连他自己的女儿他都没有传。
当然,这种祖训也不是毫无缘由的。
女性修炼者在修炼到一定境界之前,是无法做到斩赤龙的。
所以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癸水来的时候会导致法力大失甚至是法力全失。
如此重大的缺陷若是入了修行这条不归路,在与人斗法时被人寻上门来,那当真是死路一条。
所以他张家祖训,传男不传女。
不过原则这东西是可以改的,之所以没改不过是因为代价不够大而已。
九代单传的张家,为了消灭猫妖这一执念,改一下祖训而已并不是什么大事。
顺利的拜完师后,朱婉芳三人以后就会留在这里,接受张大师的言传身教。
那个什么引气入体的法门,乌鸦也试了一下,他只用了一秒钟不到,就完成了法门上所谓的引气入体。
不过乌鸦估摸着,这种情况和他自己的天赋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现在的他体内内力生生不息,血气仿佛江河,经脉通畅,浑身充满了生命力。
在精神层面还有猩红之眼这种恐怖的东西。
区区茅山派当中连基础法门都算不上的引气入体,呼吸吐纳之法,他要学不会才是怪事呢。
拜师之后便是传法。
反正都要广收门徒了,张大师也不在意乌鸦旁观。
甚至他家里的很多孤本,秘籍,都被乌鸦的人拍好照片,整理好资料了。
“从今日开始,我收你们三人为我门下弟子。”
“是我们一派所修炼的法门,名为上清大洞真经。”
“此真经不知流传了几百上千年,到了我们张家这里,便流传了37代。”
“经历过战火,饥荒,瘟疫,无数磨难之下这真经有所缺损。”
“如果是像祖师那样得道飞升,你们便想都不要想了,现如今,最多也就是斩妖除魔而已。”
“而我张家几百年来,历经九代人,只为朱砂那只九命猫妖。”
“你等要谨记,我等修道之人定要以除魔为道为己任。”
.......
张大师,搁那一篇长篇大论,听的乌鸦昏昏欲睡。
终于,他开始讲一些真东西了。
不过乌鸦只是听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这从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他。
拿到了,张大师手中有关茅山道法的各种资料,乌鸦直接消耗些许能量,将超级大脑运转起来,自己开始理解。
“原来如此,这般这般。”
“想不到小小一张符箓上竟然有这么多的要求。”
“炼制法器竟然还需要炼制人的生辰和炼制时所处的日子。”
“哦,不符合那些复杂的要求,最多只是威力降低,而不是弄不出来,这就好,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