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98章 背水一战千古传

第98章 背水一战千古传(1/2)

目录

部队全部通过井陉口,看到对面的赵军好整以暇等待接敌,韩信笑着传令:各部注意,我们开始进攻赵军,打赢了以后我们在赵军营地吃中午饭。

高级将领觉得大将军讲了个不好笑的玩笑,这个玩笑对提振士气毫无帮助,没有人相信三万人能战胜对面二十万人。

井陉口是太行山中少见的一处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如同井口,因此名为井陉口。这处关隘险峻又重要,《吕氏春秋》把它列为天下九关之一。

通往井陉关的道路叫井陉道,这条小路极为狭窄,甚至不能容纳两个人并肩而行,小路末端又是关城的拱顶,穿过这里如同穿过一条隧道。这样的关隘,只要在关卡上放上一小队人,就可以封锁住千军万马。

如果陈馀用李左车的计策,韩信大概三五个月无法过关,这支汉军会因为后勤困难而活活困死在谷道中。

使用井陉关,攻守双方的策略都是一样的——另取山中小道,绕过井陉关,在敌军背后发出攻击。在这里李左车和韩信的选择也没什么区别。韩信派出两支小队从小路绕行:袭击井陉关的那支规模很小,另外一支2000人的队伍,轻装埋伏在附近的山林里,每个人携带了一支汉军的红旗。为两千人准备2千面红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件事又是交给了诚记商行去做,诚记给白麻布染色、印字,张村的美术部门为这笔业务设计了全新的印染工艺,才赶在韩信要求的交货期前把旗子送到。

小队绕行破井陉关的消息传到陈馀耳中,陈馀并不意外,井陉关没有放太多的守军,防守松懈,本来就是陈馀刻意为之,按照陈馀的说法:“我预判了你的预判,就要放你进关,你我打一场堂堂正正之战。”

虽然夺下关隘,但是部队通过这个狭窄的官道,仍然花了好多时间,你只要回顾一下下班高峰堵车的情况就能理解这个现象了——一列纵队的通过效率是四列纵队的四分之一。三万兵马要通过一个只能容纳一个人经过的门口,花好几个时辰都是正常的。

这么缓慢的行军通过关口,陈馀并没有派兵冲上来绞杀这支行进了一半的部队,这并不是缺乏军事常识,只能说是陈馀太想把这支部队全都放过关口,好一举全歼了。

人的愚蠢程度和偏执程度是成正比的,有多偏执就有多愚蠢,想堂堂正正和张耳正面作战这个执念,在这个时候完全控制了陈馀。这一场战役最终的结果,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是因为韩信用兵如神,而研究历史的九指神盖却认为,陈馀的心理问题才是影响战局最重要的因素。

韩信当然有效的把握和利用了陈馀的偏执,所以大军一旦过关,自己和张耳的一万中军立刻突破横在井陉关门口的绵蔓水,背靠绵蔓水列阵,打出自己韩字大旗和张耳的张字大旗,这两面红色的旗帜在阵列中非常醒目。

“将军,我们背水而战,恐有不妥……”虽然已经把自己定义为诱饵,但是张耳并不想在这里白白的断送自己的性命,对韩信的列阵方式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对面的陈馀却放声大笑,对身旁的李左车说:“兵书上说,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如今韩信却背水结阵,把自己的部队陷入无法后退的死地,人都说韩信懂兵法,依我看,这个乳臭未干的娃娃懂个屁。”

李左车也满怀疑惑的看着韩信背水扎营,但凡有经验的将军都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这个韩信慢吞吞的从关隘中出来,又背靠着河岸结寨,莫非这个韩信真的是徒有虚名?

韩信和张耳的将旗竖起,就如同给陈馀喂了兴奋剂一样,陈馀立刻指挥麾下部队前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