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玉阳观的传说(一)(2/2)
“对呀,佳林是什么人,我知道,一心扑在工作上,没张胜利那些花花肠子。三叔,玉阳观有好多传说吧?”
“有,还不少哩。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说,全真七子中王玉阳的武功排第二。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中,他的道号为度厄真人,是李靖等人的师傅,曾借出定风珠助破十绝阵。历代民间传说中,他是大爱无疆、法力无边的神仙。他是土生土长的龙山人,在咱村的道观里创立了全真教嵛山派。
“传说有一年胶东瘟疫大流行,染病不计其数。看到百姓们被瘟疫纷纷夺走性命,在胶东昆嵛山西部尼姑顶下结庵修行的王玉阳心急如焚,日夜苦思解救方法。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一天夜里,他梦见了泰山娘娘碧霞元君,元君告诉他,尼姑顶山里有圣水,得圣水即能止住瘟疫。醒后,王玉阳迫不及待地上山寻找,然而,找遍了整个尼姑顶山,也没有发现圣水的踪迹。时间就是病人的生命,王玉阳救人心切,急火攻心,显得焦虑不安。形势万分火急,他却万般无奈,能不着急上火吗?心理的煎熬,使他的脾气开始有些暴躁。他大吼一声,朝着尼姑顶阳坡的山崖连击三掌。不知道是用力过猛,还是他天生就具有非凡的神力,只听轰隆一声,那山崖坍塌下来。坍塌面上出现了一个洞穴。王玉阳想,有了山洞就应该有泉水,但很久也不见泉水流出。他急了,情不自禁地跪在地上,口中急切祷告,请碧霞元君赐给圣水,尽快解救黎民百姓。刚刚祈祷完,他就隐约地听到洞内有响声,只见洞壁自西向东,出现一条裂缝,石缝两端都有泉水涌出。此时,碧霞元君显声说,玉阳真人,你速叫百姓来汲取圣水,饮用此水,瘟疫即可消止。顺便告诉你,这两泉一停一注,十二年一交替,地支逢子为更替之年。另外,用此水酿酒,可祛寒除湿、通筋活络、益寿延年。。王玉阳听完大喜,连句感谢话也没顾得上说,拔腿就往山下跑,去告诉百姓。一传十,十传百,众人喝过圣水后,瘟疫消散了。王玉阳为这个岩洞取名为圣水岩,并在洞顶的断崖上亲题圣水岩三个大字。岩洞中洌洌甘泉,天干不涸、地涝不涨,不管历史云烟如何变幻,都在以它的方式默默地流淌着。百姓称此洞为湿洞。湿洞高约5米、进深6米、最宽处9米。
后来,王玉阳用圣水加补血益气等养生原料,酿造圣水宫专用酒,款待地方官员、乡绅耆老。不久,酿酒的原料配方传于民间,但如果不是使用圣水岩的水酿出来的酒,味道远远不如圣水宫专用酒。所以,酿造此酒,非得用圣水岩的圣水不可。民间叫这种酒为圣仙酒或圣泉酒,意为圣水岩的水,仙人的酿酒配方。
“圣水岩的圣水酿酒的传说,王玉阳之前就早有盛传。传说麻姑献寿献的圣物有三样,寿桃、仙酒、神汤,均为她的修炼地昆嵛山所产。圣水岩在昆嵛山西麓的仙姑顶之下,麻姑知道仙姑顶的山体内,蕴含着神奇的圣水。仙姑顶之阳,是麻姑种植寿桃的地方。寿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非圣水不能培育。其他两样圣物,仙酒为圣水岩的圣水,加灵芝和黄精酿制的;神汤就是龟阴汤,小汤温泉一带的温泉汤。后来,王玉阳为解除民间的瘟疫,在碧霞元君的指点下,击掌断悬,圣水开始溢出地表,圣水才开始为凡间百姓所用。”
佳林高兴起来,侃侃而谈:“《射雕英雄传》我看过好几遍了,因为王玉阳这个人,就非常关注玉阳观,小时候佳声哥还领着我去过玉阳观呢!我查阅资料才知道,王玉阳修建的圣水宫,宫建好之后,皇帝赐名玉阳观,是当时中国北方三大道观之一。玉阳观建筑群中的玉皇阁,大有凌空入云之势,显得格外雄伟大气,给人以肃穆庄严之感。王玉阳修建玉阳观是为了培训道士,也使道教信众有个朝圣的场所,而他本人并不居住。弟子在玉阳观里为他准备了最好的房间,劝他迁入,他说,至道之人,旁日月而挟宇宙,宫天地而府万物,尚何以居处累也?尔等无须再劝。有天晚上,王玉阳独坐在圣水岩前,弟子以为师傅又在构思道教的教义。时至半夜,弟子们听到山中有叮叮当当开凿岩石的声音,大家想去看个究竟,但雾锁山崖,怎么看也看不清。天亮后,弟子们发现圣水岩湿洞东侧右上方的山崖上,又多了一个新洞口,洞顶上方的岩石上写着玉阳洞天四个大字。王玉阳站在洞内,探出身子对众弟子说,你们居住在观内,此处为吾之所也。从此,他一直住在石洞里,在此创立了全真道嵛山派。嵛山派在全真教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教义的基础上,又重点强调天人合一的实践。玉阳洞群众称干洞,是对应旁边的湿洞而言的。干洞深七米,高、宽各二至三米。洞中央凿有神台,洞壁凿有八个神龛。
“王玉阳是位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虽然居住山林间修行,他也定期回家探望父母。父亲去世后,他怕母亲孤独,就在圣水岩前的半坡上修筑了老母殿,是母亲生前的居所、逝后的祭祀处。他出家不离母,一日三餐,必视母亲吃得好才放心。母亲喜欢竹子,他就在老母殿西面栽了一片竹林。母亲喜欢松,他就率领徒弟们在玉阳观周围的山坡上广植松树。敬母爱母之孝行,堪为万世楷模。
“汉唐宋时期牟平南境的东牟乡,明代改为胜水乡,是因圣水岩太出名的缘故。胜水乡辖黄山、汤泉、崮山等十个社。这个胜水乡,构成了半个龙山市。王玉阳在全真教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教义的基础上,又重点强调天人合一的实践,其道教的哲学思想、养生文化之最高成就,他的老母亲,在那个时代就高寿达93岁,可见其养生文化不仅是理论先进,其实践也是进入了高端阶段。”
“走,重游一下玉阳观遗址。”我兴奋地说。
“好。”我爹和三叔都赞成。
佳林说:“哥,我就不去了。我要是去了,传到俞书记耳朵里,就尴尬了。我有个建议,这几天赶紧往市里相关部门打申请,争取主动。”“好,明天我就着手打申请。你喝酒了,最好请个假,别回单位了。我叫于林和张冶送你吧。”
“没事,喝得不多。于林一个人就行了,不用两个人。”
“张冶开我的车,于林开你的车,把你送到了,他俩开我的车回来。”
“哦,我把这茬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