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 > 第48章 黑太阳——第154独立特种兵分队

第48章 黑太阳——第154独立特种兵分队(1/2)

目录

第四十八章黑太阳——第154独立特种兵分队

莫斯科郊外的冻土在量子加热场作用下蒸腾着白雾,GtI第二总部的地下掩体如同沉睡的机械泰坦。

地下掩体深达五百米,其建筑基座仍保留着斯大林时期的地堡结构,混凝土墙面上的弹孔被改造成量子光纤接口,滋滋作响地吞吐着各大战区的神经脉冲数据。

孔策沃森林深处的白桦树全部被替换成信号塔伪装,枝干上凝结的不是晨露,而是低温超导液滴。

在这个寂静的凌晨三点,地下情报大厅里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三百组全息投影在虚空之中交织,构成了一幅宏大而壮观的战争星图。

东线战场上,燃烧的坦克集群如同一团火焰,在黑暗中肆虐;而在北非的沙暴中,飞舞的无人机群则像是一群黑色的蜂群,迅速而灵活地穿梭。

这些场景都被精确地投影在星图上,数据如洪流般汇聚,展示着战争的实时动态。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仿佛让人置身于激烈的战场之中。

然而,在这繁忙的景象中,有一个人却显得格外镇定。

贝尔格林中将,这位GtI情报处处长,正站在星图前,她的目光专注而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重要的信息。

尽管时间已经很晚了,但她并没有丝毫的睡意,反而似乎很享受这种忙碌的情报工作。

她的办公室里,灯光柔和而明亮,照亮了他面前的巨大屏幕。

屏幕上不断滚动着各种数据和情报,而她则快速地浏览并分析着这些信息。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发出清脆的敲击声,与星图上的战争场景相互呼应。

咖啡杯在全息控制台上微微震颤,杯中液体泛起同心圆状的涟漪——这是北非前线ZtZ24d主战坦克量子炮齐射产生的震动波,经由地中海底的光纤传感网络实时传递至此。

她的视网膜投影中,代表GtI先头部队的绿色光点正在撒哈拉沙漠闪烁,旁边标注着不断跳动的生命体征数据:心率187bpm,同步率102.3%。

"东线战场需要更多算力!"保加利亚籍的数据工程师砸着神经直连接口,他后颈的量子芯片因过载冒出青烟。

贝尔格林将咖啡一饮而尽,液体中的纳米兴奋剂让她的瞳孔瞬间收缩成竖瞳。

当她将手掌按在控制台生物识别区时,整面弧形玻璃幕墙亮起血红光芒——这是自上次莫斯科保卫战后,莫斯科指挥中心首次启动"日蚀"级战略预警。

地下七层的量子计算机阵列发出垂死般的嗡鸣,冷却液管道在零下二十度的机房里结满冰霜。

技术军士瓦西里吐出最后一口伏特加酒气,用喷灯炙烤着过载的拓扑量子位模块。

玻璃幕墙外,二十台超导计算机的散热孔喷出诡异紫烟,在防辐射铅板上蚀刻出谢尔克斯残部的加密图腾。

"北非数据链重构进度79%……"瓦西里对着耳麦咳嗽,喉间的血腥味让他想起年轻时,在塔尔图斯战场碎裂的肺叶。

对他来说,这只是日常的一天,家里的炉子上煨着的平底锅散发着木碳的烟气和他最喜欢的食物的美味香气——烤土豆、煮豆、炖牛肉——希望妻子可以不用排队就能买到鲜肉。

鉴于他的家庭存在的不变的规律,不需要亲自回家就知道家里面在发生什么。

他的妻子会在厨房做早餐,他的女儿会帮她摆桌子,他的儿子(昨天他收到了那张带着黑边的入伍通知书,带着沙俄帝国传统的羊皮纸列出来了那些被征召入伍的人的名字,概述了征集过程的细节,并强调了对任何未报道者的惩罚——雅库特03号劳改营直通车票一张,单程。)会带着工具在地窖车间。

然后,就像他们每天晚上所做的那样,他们做完家务后,一家人就会一起坐在餐桌旁吃饭——一般他不执勤的时候会陪着他们。

明天他们会再次这样做,他们的生活模式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只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通信报告代号:233.8639。”当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尽职尽责地将数字233.8639输入他面前的沉思器。

“代号:242.7468。机密代号:238.5961。更正:238.5861。进一步代号待定。稍等。”

话音一落,听筒里的声音瞬间安静了下来。

在他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都在攻击他的无穷无尽的数字流中得到了短暂的喘息,瓦西里转过疲惫的眼睛凝视着他房间的内饰。

与以往一样,数据处理室312是GtI情报处上千个不用动脑的蜂巢之一,每个里面都有像他一样无聊和沮丧的灵魂在努力工作。

在这里,数字被录入,数据条目被更新,报告被归档,然后被整理,然后被交叉索引——所有这些都在不断的敲击键盘的叮声和逻辑轮旋转的呼呼声中,让他想到就像是昆虫大军在行军。

不过,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虚假的类比。

昆虫的劳动至少起到了一些有用的作用。

从很久以前他就开始怀疑,在312房间所做的事情有没有任何一点作用,反正GtI的情报工作一直都很差劲——明明大家都很努力。

“代号:235.1530,”听筒里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机密代号:222.6174。绝密代号:236.1015。”以此类推,无穷无尽。

瓦西里深深地叹了口气,那是一种充满疲倦和无奈的叹息。

他的身体像是被一股无形的重压所笼罩,让他感到无比沉重。

然而,他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继续机械地将新的情报资料代号输入到沉思器中。

每一次按下键盘,瓦西里的思绪都会不由自主地飘远。

他开始回忆起那些曾经的梦想和希望,那些关于荣誉和成就的憧憬。

他想象着自己如果能够在顿涅茨克获得“俄罗斯英雄”勋章,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荣耀啊!

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盘旋不去,让他感到愈发悲伤。

他不禁想,如果自己真的得到了那枚勋章,或许现在早就已经升官发财了吧。

他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财富,不必再像现在这样辛苦地工作。

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瓦西里知道,获得“俄罗斯英雄”勋章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而他,可能永远也无法达到那样的高度。

“绝密代号:218.4100,”那个声音——他看不见的折磨者——说,他的语气自鸣得意,甚至在静电声中嘲讽。“机密代号:221.1729。”

瓦西里重伤后被指定的任务是,将耳机中用无实体的声音对他说的永无止境的数字序列输入沉思器上。

这个任务需要他每周7天、每天12小时的工作,除了允许两次15分钟休息时间、整整半小时的午饭时间以及每年圣诞节(俄罗斯的)的一天无薪假期。

被凄凉沉闷的存在感所击倒,瓦西里发现他早就不再关心他的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相反,十年来,他只是完成了分配给他的任务,重复的在思考器中输入代号,一遍一遍又一遍,不再关心它们意味着什么——如果真意味了什么。

一个迷失的灵魂,漂浮在黑暗无尽的数字海洋中。

“机密代号:233.3321。”声音说,每一个字都在磨砺他的灵魂。“绝密代号:223.7712。”

然后,就在他将一组新坐标输入到机器中时,瓦西里突然意识到他可能犯了一个错误。

最后一个绝密代号——是223.7712还是223.7721?

但早已对这种事情豪不在乎的他只是耸了耸肩,把它从脑海中抛开,然后继续下一个。

毕竟,他安慰自己,他是否犯了错误并不重要。

他早就意识到,他的劳动,就像他的生命一样,不重要——斯拉夫的灰色牲口都不重要。

毕竟,最终,它们也只是数字……

负十三层的战略预判中心宛如巨型心脏,三百组量子计算机的冷却液在透明管道中奔涌如动脉血。

隔壁的三号情报分析室里,空气仿佛都被一种凝重的氛围所凝固。

这里弥漫着大量的“绝密报告”,它们相互交织,让人感到一种焦灼和不安。

这些所谓的“绝密报告”实际上充斥着许多骗取情报KpI的假消息,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情报审核人员雅克·雷诺少尉嘴里叼着一支已经熄灭的雪茄,他的眉头紧紧皱起,显示出对这些虚假信息的极度不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