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已经搞完了,你们不用想了(1/2)
第1018章已经搞完了,你们不用想了
osi七层模型适合教学,从理论上将网络的结构阐述得比较清楚,但是实际上在应用中,几乎找不到完完全全符合七层的网络结构。
因为这东西太过理想化,分得太细了,理论有理论的要求,应用有应用的现实。
而且不论是几层,别说在座的其他同志,就算是军通所的同志,在这个会场上也是听不明白这玩意的,那是得坐下来正儿八经学习,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掌握。
虽然高振东这个把网络划分为两部分的建议,初听起来有些偷懒,还是套用了对指挥系统的划分,但是其他同志听起来,却是觉得事情要比一开始军通所说的要清晰得多,至少不是刚才那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嗯,振东同志这个建议很好,这个事情还是要像他这样,有个个从上到下,逐步细分的顶层设计才行,要不然,连研制任务都分不清楚,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什么单位该搞哪一块,压根就理不明白。”防工委领导笑道。
他喜欢叫上高振东开会,原因不一定是每次都要高振东拿出什么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更多的反而是像现在这种情况。
高振东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把事情的条理、脉络理得非常清楚,把一个复杂的事情用一种相对合理的结构划分出来,并且极具前瞻性,什么该抓什么该放,在他心里都有一本账。
而且他不一定拿出技术,但是多半能提供一条非常有用的思路或者路线,这条路线必定和事情的目标以及当前的环境能力是尽量匹配的,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最后这点非常难能可贵,想法也许其他同志不缺,但是具备可行性的想法,那可就没多少人能把握得住了。
如此一来,一件原本是非常复杂、找不到方向的事情,在高振东脑子里转一转,至少能以比较靠谱的形式做起来。
“那你觉得这个通信网的传输部分,应该怎么建设”
高振东还没说话,突然笑了起来,同志们都不知道他在笑什么,这种笑不是在发言过程中,为了缓和或者烘托气氛,表示态度的那种笑,而是仿佛真的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
不过非常人必有非常之处,同志们也不太在意这个,笑,随便笑,只要有货就好办。
高振东下一句话让大家马上就知道了他在笑什么。
“这个传输网啊,也是要分成好几块来建设的,本来今天这个议题就大得不得了,几句话是说不清的。简单划分的话,传输网至少有两个层级,甚至更多……”
原来他在笑的是他又把建设或者是规划内容给划开了。
“哪两层”军通所的同志也不管这个议题大不大了,咬定青山不放松。
“骨干网和区域网。关于骨干网,其实就是全国范围内,各个重要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要求是高可靠、高带宽、高可用。骨干网的事情,我是建议你们和邮通委那边多沟通沟通,他们在这方面有经验,到时候也可以把我叫上,没准还能给你们出出主意。”
这年头的邮通委,要说在现代网络拓扑结构方面有多少经验,那也不好说,毕竟才刚刚从人工交换机遍地的环境里起步,高振东觉得这事儿还得自己掺合掺合,不论是军网还是民网,自己都能给他们不错的建议。
对于高振东的毛遂自荐,没有人觉得他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都觉得这话都不用说,必须把你叫上啊,要不然邮通委的同志可能自己都觉得不合适,毕竟自家最先进的装备——程控交换机哪儿来的,他们还是心里有数的。
“嗯,骨干网建设的事情,我们回头组织邮通委的同志,和振东同志一起好好讨论讨论。”对于高振东的建议,部队的同志深以为然。邮通委在大规模通信上,至少比自己这帮人是有经验的,加上高振东同志把关,结果应该错不了,是国内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得到的最好结果。
“至于区域网,这就是你们自己要下大力气的东西了,这个区域可大可小,最小的,可能在一个战场上,大的,可能是一个战役范围,和骨干网不同的是,这种区域网组织结构复杂、灵活、多变,信道类型不一,可能涉及到有线、无线混合组网,非常考验细节上的功底,我的建议是从小到大,先从战场范围开始做,反过去向高层次延生,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很难搞……”
高振东慢慢的把这方面的一些概念性问题,了不少时间向同志们做了一点解释,但是更多的,就只有进入细节才能深入交流了。
话虽如此,但是至少同志们还是大致搞清楚了要面对的问题是哪些,起码能够上手开展工作了。
“那假如,我是说假如,我们有一个基础的、能用起来的传输网络,怎么在这上面把数据按照我们的想法跑起来,这个网络的复杂程度,哪怕是最简单的那种,也是我们前面的手段没法解决的。”军通所的同志问道。
他们现在也学会了,先抛开还没解决的问题,假设一个环境出来讨论。
对于他们的问题,所有的同志都很感兴趣。
从高振东刚才的描述来看,这东西复杂程度难以想象,数据想在里面跑起来,极为困难,他们根本就想不到到底有什么办法或者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这也就是他们还没学过网络模型,如果学过就知道,这件事情,就是高振东刚才说的网络的另外一半——交换网要做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