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挥鞭断流百越王 > 第372章 风云思变,暗流涌动

第372章 风云思变,暗流涌动(1/2)

目录

第372章:风云思变,暗流涌动

黎明的曙光悄然爬上沛县的城墙,给这座古老的县城披上一层淡淡的金色。刘邦在床上辗转反侧了整整一夜,满心的思绪如乱麻般纠结。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纸的缝隙,轻柔却又刺眼地洒落在他那满是愁容的脸上时,他终于缓缓起身,坐在床边,眼神有些呆滞地望着前方。昨日萧何那番意味深长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一下下敲击在他的心头,让他愈发觉得这看似平静的天下,实则暗潮汹涌,危机四伏。

“治大国如烹小鲜,可如今这局势,就像一锅即将煮沸溢出的热汤,怕是要乱了套啊。”刘邦低声喃喃自语,声音在寂静的屋内回荡,带着几分无奈与忧虑。他缓缓穿上衣物,动作有些迟缓,仿佛身上背负着千斤重担。随后,他迈着沉重而又坚定的步伐,走出家门。刘邦身形魁梧壮硕,虎背熊腰,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然而此刻,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迷茫,不知这混沌的局势将走向何方。

沛县的清晨,集市早已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小贩们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画卷。刘邦缓缓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他的目光在周围忙碌的百姓身上一一扫过,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深深的忧虑。他太清楚了,这看似平静祥和的沛县,实则在那平静的表象下,正涌动着一股危险的暗流,那六国贵族散布的谣言,就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火种,随时可能引发一场熊熊大火,将一切都吞噬殆尽。

“刘亭长,早啊!今日气色不错呀!”一个面容憨厚的卖菜老汉,看到刘邦路过,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热情地打着招呼。这老汉名叫王伯,在这集市卖菜多年,为人老实本分。

刘邦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回应道:“早啊,王伯。您今儿个这菜看着可真水灵。”

“托亭长的福,今儿个这生意还算过得去。”王伯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

刘邦心中却暗自思忖,若那谣言如瘟疫般继续肆意传播,百姓们还能像现在这样安居乐业,享受这平淡的生活吗?只怕到时候,这看似热闹的集市也将变得冷冷清清,百姓们陷入无尽的恐慌与混乱之中。

不知不觉间,刘邦来到了县衙附近。他在门口犹豫了一下,心中天人交战,不知是否该进去找萧何,再深入地商议商议应对之策。最终,他还是咬了咬牙,下定决心走进了县衙。

此时,萧何正在县衙内那间宽敞却略显古朴的书房里,对着墙上挂着的大幅大秦地图沉思。萧何,此人饱读诗书,智谋过人,心思缜密得如同细密的蛛网,总能在复杂的局势中敏锐地察觉到关键所在。他担任沛县主吏掾,平日里协助县令处理大小事务,在沛县颇具威望。此刻,他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手中的毛笔无意识地在桌上轻轻敲打着,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听到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他转过头一看,见是刘邦,微微一愣,随即说道:“刘亭长,今日怎么来得这般早?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刘邦大步走进屋内,看着萧何,神色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缓缓说道:“萧兄,我昨夜躺在床上,思来想去,越想越觉得这事儿绝非表面这般简单。你说这治大国如烹小鲜,可如今这国家在用人方面,实在是识人不明啊。像我刘邦这样,虽说没什么大本事,但好歹也怀揣着一腔报国的热血和抱负,却只能在这小小的沛县当个亭长,整日埋没在这乡村之间,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长此以往,恐怕迟早会生出大乱子啊。”

萧何微微点头,轻轻放下手中的毛笔,目光深邃地看着刘邦,说道:“刘亭长所言极是。如今天下局势波谲云诡,六国贵族贼心不死,蠢蠢欲动,妄图颠覆大秦政权。而像你这样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却未能在这风云变幻之际得到应有的重用,这确实是国家用人策略上的一大隐患。只是,当下我们身处沛县,所能做的,便是先竭尽全力稳住沛县的局势,确保百姓不受谣言蛊惑,不陷入混乱。”

刘邦在屋内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有力,显得有些激动地说:“萧兄,我刘邦虽说只是个小小的亭长,但平日里也时刻关注着天下大事。如今这局势,已然是剑拔弩张,若朝廷依旧毫无作为,任由那些心怀不轨的贵族肆意兴风作浪,恐怕用不了多久,百姓又将重新陷入水深火热的战乱之中,遭受无尽的苦难啊。”

萧何看着刘邦,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赞许之色,说道:“刘亭长能有此等觉悟,心系天下百姓,实乃沛县之幸。只是,我们目前的力量太过薄弱,还需暂且韬光养晦,等待合适的时机,切不可贸然行事。”

“等待时机?要等到什么时候?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天下大乱,百姓受苦吗?”刘邦有些急切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与不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