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铁马冰河十六国 > 第46章 坞堡

第46章 坞堡(2/2)

目录

约莫一刻钟,就到了山脚下一处坞堡,从外面看去,堡墙高度不足两丈,全由夯土筑成,从其外表土层的剥落程度看,少说应该有三十年的历史,但整体看来并不老旧,应该是经常会做修缮。

坞堡背靠一座青翠高山,坐北向南,只有一个南门,外面包裹了一层青砖,其形制简直就是缩小版的长安西安门,只不过门前没有高阙而已。

此坞堡基本上是个比较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略短,粗略看去,东西接近两里,南北略窄一些,半里有余,住个大几百户人家,毫无问题,邵氏实力不俗啊。

堡墙应该是单面结构,每间隔三十步左右,就会有一个箭楼,上面应该能容纳四人有余,足以对来犯之敌,形成交叉箭雨。

门前有一处七八丈宽的空地,再往前,就是一道天然形成的壕沟,上面架着一座木桥,

姜瑜只能感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

邵氏先祖,真是个会挑地方的,姜瑜虽然没有参与过攻城战,但这个坞堡,只要内里守卫得当,攻城方没有个两三千人,根本拿不下来。

姜瑜站在南门前观摩一阵后,出言道。

“邵郎君,大军扰民,我等就在这空地上,歇息一会即可。”

“家父早就说过将军治军严整,不怕您笑话,初听时,我还不以为然,觉得自己也不差,方才行了这一路,将军千骑甲兵丝毫不乱,反观吾部曲百人,却是混乱不堪。”

邵安民也是过谦了,他的部下并没有那么不堪,只不过是因为有鸟雀惊了马,有几人踏进道旁麦田而已。

“我不信将军治下的甲士会搅扰平民,况且将军于我邵家有大恩,家母和几个弟弟也要来拜谢您,还请您务必入内一叙。”

邵安民诚恳说完,看了几下姜瑜和朱墩的眼神,忽然明白过来。

赶忙补充道:“初见将军,安民太过兴奋,委实太过唐突,这样,如将军所见,石沟堡只有一个南门,此门守卫,我甘愿交给将军,还请将军千万勿要疑我。”

“并非刻意怀疑邵郎,我辈武人,习惯而已。”

姜瑜说着,打个手势,早有百人队前出换防。

邵安民并不在意,只是大喜过望,连忙躬身延请。

进入堡内,结构相对简单,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十字街道,南门两侧竟然还有两三家店铺,买卖果蔬杂货、食肆之类,整个东北角四分之一,被邵氏宅院占据。

西北角四分之一,被一分为二,一半是居民,一半是广场空地,正值农忙时节,堡内倒不热闹,大街两旁,时不时地有顽童探出头来看,被家长一把薅进屋内。

姜瑜麾下,身处禁军,本就是天子颜面,卖相自然不差,再加上姜瑜带兵非常重视队列,行军起来,自然有一股肃然之气,令围观者凛然。

姜瑜让大部分士卒驻扎在西北角的空地上,自己与朱墩带了五十亲卫,进了邵氏大宅。

经年累月,邵氏人口也并不少,族内男女老少,约莫有百人,齐齐出来拜见。

姜瑜谢过后,进入堂中。

而后就实在拗不过,邵安民最后还是带着自己三个弟弟,四个未出嫁的妹妹,还有自己的妻儿,给姜瑜、朱墩二人行了大礼。

邵安民的母亲,比姜瑜的母亲还要大上几岁,本来也要亲自行礼,但被姜瑜死死拦下,只能亲自为二人斟茶。

茶叶滋味不错,和自己在权翼府上喝过的也差不多,他们离长安不远,太平年间,很多东西是不缺的。

邵安民早早就派人前来报信,此时二三十只羊已经杀好,准备下锅了。

“将军稍待,一会就好,吃些茶点,吃些茶点。”

邵安民的母亲不住地劝二人吃些农家自制的零嘴。

姜瑜亲卫就肃立在一旁,院里的顽童再也不敢胡闹嬉戏,只是眼巴巴地看着而已。

汉魏之际没有后世的男女大防,一些妙龄女子们,也在远处偷看,不时地相互取笑。

真是一副太平景象啊,姜瑜自己一时都有些沉醉起来,旁边的朱墩,竟然趁着无人注意之时,偷偷抹了一下眼泪。

很快,饭食就好了,到了此时,姜瑜也不愿再提防,端起碗大口吃了起来。

普通士卒,一碗羊汤泡饼,胡饼管够,姜瑜他们这里,也就是多了几样精巧的农家菜蔬,碗里多了些肉,邵安民这次,算是下了大本钱。

但所有人都吃得十分舒爽,虽然姜瑜厚养士卒,但是见荤腥的时间,也确实不多,更何况此情此景,自然会让每个人安心下来,士卒也都是人,不是杀人机器。

饭食既然吃完,三人进入书房坐定,闲聊起来。

说是书房,却连一卷竹简也无,他们这种乡间豪酋,家中有人能认得字都不错了,哪里有机会去接触经典呢。

“邵郎,好是让你破费一顿啊,吾却是个穷人,怕是无以为报了。”

“将军哪里话,些许餐食算得了什么,莫说救命之恩,安民一介草民,飨军总是应该。”

邵安民说完,仿佛是下了某种决心,又说道:“邵某却还有个请求。”

“但说无妨!”

“还请将军收下我!”

姜瑜有些诧异,像他们这种家庭,父亲在郡中为吏,稳固家族在周边的地位,成年长子操持家中,再好不过,莫非此人真有济国安民之志不成。

“邵郎,吃你一餐饭食,我也就不骗你,依我看来,这天下怕是要乱了,慕容泓在华阴起兵之事,想必你们也有耳闻,此贼不除,关中难安!”

“邵郎正值壮年,令尊在外,汝带领部曲,谨守门户,不好吗?”

邵安民一脸诚恳地说道:“将军不要因为没有读过书,就看轻于我,吾在长安厮混过几年,听那食肆中的老人,说起过以前的事情,我知道天下大乱是什么样子的,我也知道为何这遍地都是坞堡,我也知道,坞堡,不一定能活人。”

“将军之言,更是证实了我的猜测,天下将乱,吾不能独活。”

姜瑜开始有点欣赏这个硬朗的汉子了,以闲聊的口气说道。

“大争之世,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邵郎能治百骑,能治一坞,足见其能,我当然愿意接纳你,可是,父母妻儿俱在,汝舍得吗?”

“正是因为父母妻儿俱在,我才想拼上一拼,我不想我的孩子,以后还要在乱世中挣扎求生。

吾父本来就有退回家中的想法,我接他回来掌管堡中事,这么多年,一直是父亲在外,现在也该轮到父亲在家享清福,我外出打拼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