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铁马冰河十六国 > 第75章 权翼的选择

第75章 权翼的选择(2/2)

目录

“哈哈哈哈,阿瑜啊,你可真是……你忘了你十一叔的老本行了,不是我吹嘘,十一叔我啊,自总角之年就跟着我的叔父四处行商,这二三十年间,天下所有的大城,就没有我未曾踏足过的,听闻今年吕将军能打下西域,我还想着,去西域走上一遭呢。”

堂中其余人也多出言夸赞,姜瑜望向族长姜衡,得到一个确认的眼神。

姜瑜有些愣住,他以前只听说十一叔常年在外从商,没想到竟然如此厉害,族中还是苍龙卧虎啊。

“十一叔还请恕罪,是小侄的过错,您看这样如何,竹纸,我保证给您最低的价格,您要多少,就有多少!

至于卖到哪里,如何贩运,由您全权负责,另外,我可以派遣二三百人的精锐骑军,为你做沿途护卫。

小侄再厚脸一回,凭此护卫之事,我收您三成利润,如何?”

“好个阿瑜,心思都打到你叔父头上来了,好说好说,族中资产自是有你一份。”

姜瑜严肃以对:“叔父,这三成,并不算做我个人资产,乃是我麾下全军的资产,我给您的三百护卫,可以打上我鹰扬将军的旗号,只要你不去慕容氏的地盘,料想还是能有几分作用。”

这次轮到姜盛抬眼去征求姜衡的意见了,竹纸有多大的利润,自竹纸问世以来,他是做过设想的,不说别的,凉州那些个士子大儒,西域的和尚们,看见此物,还不得争相购买啊。

姜瑜抛出的条件,可以说是为族里争取了巨大利益,至于坊间传闻竹纸其实在那没过门的侄媳手中,他当然不敢拿出来说。

他当然知道眼下兵荒马乱,生意并不好做,有了姜瑜的铁骑,自然能安稳许多。

但商队的护卫工作,一直是由族中出丁壮来做,这么多年,也没有出过大的纰漏,他虽是姜氏商队的主事人,但商队还是属于族里的公产,这一下子拿掉三成,就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姜瑜自然不会拿自己的宝贵将士去行经商之事。

他所想的,还是之前向天下大城派去坐探的事情,正好借由保护商队,利润也能拿到,又能继续深化情报之事,正好属下军将足够,可谓一举两得。

竹纸之事,姜衡自然知道更多,他很确定竹纸就是姜瑜所制,没有将其交于族中,还令他好一阵介怀,但与这侄孙攀谈下来,知道其心存大事,这种小事也能解释得通,他便没有提及,此时还抛出这么好的条件,明显是在补贴族中了。

“阿瑜要做的事情,乃是军国重事,族中当然要鼎力支持,竹纸经销之事,阿瑜既然能答应下来,其中利润,你算过吗!十三呐,区区三成,你这个做叔父的,还能舍不得吗?”

“十三得令!”

姜衡此话一出,事情便已敲定,姜盛不由大喜,以往他往外地贩卖的物件,并不出奇,这一次,他手里的货物,可是独一无二的!

姜瑜的一名亲卫,还有一名家中管事,同时进入大堂,分别向姜瑜和姜衡禀告。

权氏族长,权翼的庶长子,前来拜望了。

只能说权翼动作确实很快,权氏本略阳郡清水县的豪强,自从族内出了尚书左仆射权翼,自然是水涨船高,眼下,已经是略阳郡首屈一指的望族。

略阳本是小郡,基本上只涵盖了陇山南部,尤其是陇山西南麓的清水县,历来与天水郡相当亲近。

姜衡遣散众人,领姜瑜出门迎接,为首是一个黑瘦汉子,为了便于骑马,一身戎服打扮,眉宇之间与权翼有几分相似,身后百余部曲相随,还带了三四个大车的货物。

见二人出门相迎,那汉子连忙下马上前,躬身作揖。

“权宣吉拜见姜公,拜见鹰扬将军。”

“权郎君快快免礼,老夫乡野之人,怎可受你的礼啊。”

姜衡笑呵呵地说道,权翼的儿子来他姜氏拜望,明日,天水郡里,不知又有多少人要羡慕了。

姜瑜也赶忙行礼拉关系:“是啊,权世兄,吾自淝水便多承权公关爱,亦不敢受礼。”

“请进。”

“请”

姜衡自然清楚,他们要谈朝堂之人,便在堂内虚应一番后,借口年老体衰,先行退去。

“不知世兄此来,所谓何事?”

权宣吉今年三十来岁,自权翼跟随苻坚后,便返回清水操持家务,早年的士人风度,这些年,于田间地头,也都消磨的一干二净。

与其父的满面愁容不同,此人倒是个乐天性子,毫无拘谨之色,乐呵呵地回复道:“家父前日来信,说是鹰扬将军即到天水,令我一定要前来拜见,还说将军过长安而不入,只赠与河东特产,是不是因为庙堂封赏不足的原因,疏远了他。

在下此行,一是做些礼尚往来之事,二来,也是为家父澄清。”

“世兄如此客气作甚,这又不是军中,直接唤我阿瑜便可。”

姜瑜赶忙说道,权翼竟然会如此客气,看来,是要给自己找后路了。

“世兄有所不知,瑜接到的军令颇为紧急,听说秦州羌人也多有不稳,故此来不及去长安拜望权公,瑜受权公恩惠多矣,只有权翼嫌小子多事,瑜哪里敢疏远权公,此间事,瑜自会去信说明,也请世兄从中多多转圜啊。”

本来是二人初见之时的一些简单辞令,权宣吉闻言自是应下,低头抿了一口茶水。

“那为兄就不客气了,家父自去年以来,便多次提及将军,言将军绝非等闲之辈,假以时日,或能安天下。

今日在下一见将军,便知家父绝非虚言,吾来时,自将军营外绕行一圈,营盘之严整,令在下大受震撼,以八千破三万鲜卑,盛名之下无虚士也。”

“世兄谬赞。”

“看见如此大军,在下即来,就不走了,在将军麾下,谋个差事可好?”

姜瑜心中狂喜,这半年给权翼的工总算没白打,权翼基本就代表着现在的庙堂,有了权翼的支持,很多事情,好做许多!

面上也只露出三分欣喜,笑道:“世兄能来,瑜自然扫榻相迎。”

“世兄我啊,除了早年跟随家父在姚襄军中待过些时日外,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家中,与兵事,自然是一窍不通,唯一值得称道的,便是这些年借着家父的名头,在秦州诸多汉家坞壁,胡人部族那里,能说上些话罢了。”

闻听此言,姜瑜更加欣喜,虽然他姜氏也在秦州根深蒂固,也有些人脉关系,但这种事情,当然是,多多益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