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铁马冰河十六国 > 第82章 白雀

第82章 白雀(2/2)

目录

还是未央宫宽阔些,看着堂中人头攒动,姚苌心中只有这一个念头。

尹纬瞥了一眼在案上出神的姚苌,随即带头,领众人开始下跪参拜。

“臣、末将、阿弟、小的……参见陛下。”

动作、声音皆是参差不齐,尹纬都喊完一遍了,后面竟然还有人傻呵呵地站着,无奈,只能带头,又喊一遍。

“众卿平身。”

父兄皆未称王,姚苌只能尽力模仿着苻坚的动作语气,只不过与他的大臣重将一般,生疏得很。

又是一阵噪杂,尹纬不住地咳嗽多次,堂内才渐渐安静下来。

“天下丧乱,百姓饥苦,朕承天应命而起,当不能坐视不管,如何讨伐贼人,众卿可有高策献上?”

尹详作为群臣之首,自然是当仁不让,在安定许多时日,有心人总是有些想法的。

“陛下,眼下诸军新附,甲胄、兵器、马匹还有诸多器械都不足,粮仓也不充裕,况且各部杂乱,军令不一,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全军整编训练,攻略周边郡县,开炉冶铁,制造军械……”

主管后勤的尹详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还未说完,身后就有羌人将领不服,大声叫嚷道。

“尹长史说的这些东西,长安府库中怕不是都堆满了,打下长安,自然都是陛下的,什么开炉冶铁,俺们是来建国立功的,又不是来打铁的!”

见姚苌并未出言呵斥此人,庞演适时向前挪动半步,开口说道。

“陛下,尹长史所言,当然是堂皇正道,可自古夺天下,哪有准备万全的,想当年,氐人苻洪,便是不顾一切抢入关中,我们羌人才痛失先机!

所谓一步慢,步步慢,我等在这荒凉的安定郡耕田冶铁,鲜卑人却在华阴秣马厉兵,跃跃欲试,长安被鲜卑人先行夺去了怎么办?

陛下,我等难道还要再失一次先机吗?

我知道有人会说鲜卑人一心东归,可依我看,能拿下长安,为什么要东归,这天下,哪里能比关中还好呢!”

“不错,就算届时鲜卑人要东归,必然要将关中劫掠一空,留一片破烂给我们,岂不可惜!”

又有人出来帮腔。

尹纬暗中叹了一口气,虽然陛下感念尹详的父亲尹赤的功绩,延请叔父做了左长史,可自家叔父从未出仕,这么多年僻居乡,都快成了庄稼汉,所议之策,太过求稳。

“依我看,氐人在淝水之后,元气大伤,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陛下不妨与鲜卑人结援,共取长安,大不了到时候所得财货人口,一人一半就是!”

太子姚兴闻得此言,再也忍耐不住,当即出言反对。

“党将军,此言差矣,长安乃是我大秦未来的国都,自家国都怎能容得鲜卑人肆虐!

依儿臣之意,当攻略长安周边,救助百姓,获取粮草,壮大自身,对长安行围困之策,等陛……苻坚自己投降。”

在他心底里,此时还是有些矛盾的,这位被苻坚养大的羌秦太子,受了多年的儒、佛教育,对于王朝过渡,最希望的见到的,还是尧舜禅让之举。

要说他忠于苻坚,当然是笑话,自司马代魏之后,天下还哪里有忠字可言。

蜀中名士李密之作《陈情表》有言: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他对苻坚的感情,更多的是一个孝字,自听闻父亲起兵的那一刻,潜出长安,狂奔渭北,一路上,姚兴心里,给苻坚规划的未来,就是体面禅让,而后回归乡里,享二王三恪之礼,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左司马姚晃,听见侄子如此稚嫩的言语,微微一摇头,出言道。

“陛下,臣弟以为,尹长史攻略周边郡县之意,非常可取,如新平郡,近在咫尺,本就有许多羌人部族,又无氐人大将驻守。

而北地郡,自鲜卑人南投慕容泓以后,也很是空虚,我军应该先拿下此二郡,厉兵积粟,以观时变则可。”

“左司马之言切中当下要害,臣附议。”

尹纬自然知道这个策略真正切中了自家陛下的心意,紧跟着出言支持。

庞演方才只是出言反对,并没有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见两位重臣意见一致,自然明白这便是姚苌的意思,但又唯恐落后,又出言扯出鲜卑人来。

“臣以为,当派遣使者与鲜卑人修好,咱们羌人本就与慕容鲜卑无怨,燕国覆灭,陛下也未曾参与,眼下更该合力诛灭苻氏,至少,关中不能演变成三方混战。”

言毕,堂下一片附和之声。

对于听劝这一点,与苻坚不同,姚苌因为刚为人主不久,并没有尝到威福自专的甜头,还很善于听取臣下意见。

见堂下众人再无新的言语,清了清嗓子,说道。

“能得众卿相助,朕心甚慰,诸位多多献策才好,朕不似那苻坚一般刚愎自用,是听而善纳的。

诸位说了这么多,朕听下来,无外乎两条,一则,攻略新平、北地,二则,与华阴慕容泓修好,都是远见卓识也!”

“左长史尹详,继续负责全军后勤事,粮草不能有缺,兵甲军械也要去想办法!”

“臣遵旨。”

“兴儿,我让尹司马辅佐于你,留军两万,替朕守住安定,继续招募军士,可乎?”

“儿臣必不辱使命。”

姚苌欣慰地点点头,这个儿子缺乏的就是历练,就是独当一面。

“庞长史,结好鲜卑人确有必要,既然是卿的提议,那便一事不烦二主,烦劳卿走一趟华阴,带上显儿与崇儿,告诉慕容泓,苻氏覆灭之前,朕不会碰他一兵一卒!”

这是要送质子给慕容泓,堂中有人想劝,被姚苌凌厉的眼神所制止,为了大事,他并不吝啬。

“其余诸将听令!”

“臣(末将)在!”

“与你们两日时间准备,后日大军开拔,先下新平,再取北地,朕倒要看看苻氏,还有多少家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