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生美国财阀私生子 > 第26章 华尔街金融风暴与国际局势的连锁反应

第26章 华尔街金融风暴与国际局势的连锁反应(2/2)

目录

但至少他们的心情就像在佛罗里达海滩享受日光浴一样轻松惬意。

他们正在被迫学习对冲的概念。

“卡尔先生,股市一直维持这种盘整状态正常吗?

我本以为周六财务造假新闻一出,股市就会暴跌,引发恐慌。”

“威廉,股市就像被狡猾邪恶的巫师施了魔法的疯子,没人能预测,也没人能打包票。”

“但怎么想都觉得不暴跌很奇怪啊?”

威廉指着股价行情板。

和昨天一样,股价只是在原地波动,没有明显的上涨或下跌趋势。

偶尔会因恐慌性抛售而下跌,但很快又会回升。

“嗯,可能是现金大战吧。”

“现金大战?”

“就是那些想尽办法抬高股价的铁路公司,

和拼命想压低股价的卖空势力之间的激烈较量。”

“……!”

卡尔想起了1893年的经济恐慌。

现在的情况和1893年大不相同。

周六股市收盘后公布的财务造假丑闻,

给了铁路公司周日一整天的时间来应对。

1893年的恐慌是突然爆发的“事故”,

而这次是人为揭露的“事件”,

铁路公司利用周日筹集了大量可用现金,争取到了进行防御的时间。

“真是神奇。”

“神奇?为什么这么说?”

“你可能不知道,以往铁路公司和卖空势力交锋,

铁路公司总是占据压倒性优势。知道为什么吗?”

“不知道。”

“因为铁路公司的现金多得惊人。

一旦铁路公司之间的股权战争导致股价飙升,

卖空势力就会一拥而上,但卖空势力从来没赢过。”

“那为什么昨天和今天股价能维持稳定呢?”

威廉疑惑地看着卡尔。

卡尔擦了擦冷汗,死死盯着股价行情板上的股票代码。

“我不是说了嘛,股市就像被狡猾邪恶的巫师施了魔法的疯子。”

“啊?”

“说不定华尔街某个地方住着个厉害的巫师……”

哗啦——

卡尔用力把手中的《华尔街日报》揉成一团。

[对冲基金,今日上午发布卖空报告。‘立刻离开纽约’]

啪嗒。

卡尔手中揉皱的报纸掉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地上。

“看来有人对纽约证券市场施了魔法。”

>>>对冲基金的谋划与USS缅因号事件的爆发

对冲基金秘书室。

“要不是富兰克林,这场战斗可就艰难了。

真没想到铁路公司居然能筹集到2亿美元这么疯狂的现金。”

“深有同感。”

当我和秘书室通过富兰克林提供的内部消息,

第一次听说铁路公司筹集了2亿美元现金时,都感到一阵恐慌。

因为就算把卖空基金和对冲基金的资金全部投入,最多也只有5000万美元。

“富兰克林救了我们一命。这家伙太可怕了。”

“……我觉得能用500万美元消耗掉对方1亿美元的少爷您更可怕。”

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富兰克林好心地把对方的股价保卫策略全部告诉了我们。

在两天时间里,我们仅用500万美元,

就成功消耗了联邦铁路协会1亿美元,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精准策略啊。摩根董事总是让我惊叹不已。”

“纽约证券市场爆发财务造假这么大的灾难,

个人投资者们只要我们对冲基金稍微给点希望,就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疯狂。

反正大势是下跌趋势,我们只要在铁路股价突然上涨的时候,

像打地鼠一样狠狠敲下去就行。”

“为了阻止这种恐慌情绪,对方得投入好几倍的资金……太可怕了。”

詹姆斯和贝隆带着既惊叹又佩服的眼神看着我。

其实,知道对方的作战计划后,这种事谁都能做到吧。

他们是不是把我这个上司捧得太高了?

“但是少爷,照这样下去,纽约证券市场只会持续盘整。

我们想要实现暴跌,是不是还需要更多的现金支持?”

“詹姆斯,你觉得纽约证券市场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1898年2月15日,周二,我意味深长地看着日历,问詹姆斯。

“风险……您是指?”

“嗯。”

詹姆斯皱着眉头,摸着下巴思考。

“一般来说,不就是泡沫吗?”

“嗯,泡沫确实是最大风险之一,但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那……?”

哗啦——

杜鲁门提前撕下1898年2月15日的日历,对詹姆斯说。

按照历史发展,

今天将是美国从孤立主义转向扩张主义的关键转折点,

波澜壮阔的20世纪即将拉开帷幕。

经历过南北战争的美国,也准备好从沉睡中觉醒。

“是战争风险。这对纽约证券市场来说,可是一颗重磅炸弹。”

杜鲁门手中还握着最后一张王牌。

1898年2月15日,周二,晚上9点40分,古巴哈瓦那港。

砰!

嘶——

美国军舰“缅因”号(USSae)发生爆炸。

古巴哈瓦那港瞬间变成一片修罗场,

停泊在军港的海军纷纷冲向港口,

眼睁睁地看着正在下沉、火光冲天的“缅因”号。

“……缅因号。”

施莱将军揪着自己的头发。

他刚刚为了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的采访,

暂时下船,此刻震惊得脑袋一片空白。

毕竟“缅因”号是他指挥的军舰。

啪嗒。

施莱将军制服口袋里的一个小信封掉落在地上。

[幸运信件]

这封信起源于英国,每年流转一次,据说能给收到的人带来好运。

现在它到了你手中,4天内必须离开你身边。

你要连同这封信,一共寄出7封给需要好运的人……

——杜鲁门·摩根敬上

咯哒咯哒——

“将军,您东西掉了……”

突然,正在采访施莱将军的《华尔街日报》记者看到眼前的场景,不禁愣住了。

就在刚才,“缅因”号还好好地停在军港,现在却像火山爆发一样剧烈爆炸。

又是一阵巨响,军港内狂风呼啸。

“大……大事不妙。”

记者慌乱地把信塞回将军手中,

然后朝着新闻发布室的通讯室跑去,准备发送电报。

多亏了对冲基金的摩根董事把其他报社的记者都赶走了,

新闻发布室里只有他和助手来自《华尔街日报》。

“前辈,怎么了?外面什么声音?”

“先冷静。现在情况还不确定。幸运的是,只有我们能决定是否把这个消息传出去。”

“什么……”

“情况紧急,你照我说的写。”

“好,好的。”

啪嗒啪嗒——

记者匆忙向《华尔街日报》总部发送电报。

“1898年2月15日21时40分,古巴哈瓦那军港,‘缅因’号爆炸。

紧急请求向古巴哈瓦那港和华盛顿特区海军部大楼增派采访支援。”

啪嗒。

记者焦急地双腿发抖,咬着指甲。

“发还是不发?”

此时,正值古巴独立战争,美西关系本就一团糟。

他突然想到,从刚才起军港里海军们愤怒的言论,

要不要把这些也写进去一起发出去呢?

瞬间,他又想起美国海军北大西洋舰队部署在墨西哥近海的事。

思考片刻后,他做出了决定。

“关注美国海军北大西洋舰队的动向。

当地美国海军对西班牙帝国的暴行极为愤怒,情绪迅速恶化,美西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华尔街日报》“缅因”号特别报道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