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按名单杀人,恐怖笼罩在崇祯年(2/2)
“在。”
“李绰。”
毛骧每念到一个人的名字,就有一个官员不明所以地站出来。
仅仅片刻功夫,前来迎接的南京城三十多个官员当中,就有十来个左右被点到名字,接近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念到了名字,但没有在场的人。
比如魏国公世子徐允爵,灵璧侯汤国祚,成安伯郭祚永,东宁伯焦梦熊等,以及其余一些品级不够或者其它原因没来迎接的官员。
“你们都过来一下,陛下说了,有事要与你们说。”
毛骧喊道。
这些人一个个十分纳闷,唯有吕大器等人对视一眼,脸上露出诡异的表情,纷纷背过身去,目光看向远处。
被点名的人就走到了一边,毛骧让他们沿着船舷站一排,似乎是等着太祖训话。
但等到他们站好之后,毛骧挥挥手道:“处决。”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还未等所有南京官员反应过来,毛骧身边十多个侍卫直接抬起手中的ak,就是一梭子子弹过去。
顷刻间这些人身上血肉横飞,连惨叫都发不出来,就被7.62子弹给射得径直从船上掉下去,“咚咚咚”的落水声音不绝于耳。
“啊!”
“这这这”
“俨若兄!”
“季通兄!”
“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
剩下的二十来个南京高官差点没从原地蹦起来,一个个犹如鹌鹑般发出尖叫,脸色瞬间惨白。
还未等吕大器等人说话,毛骧冷声说道:“本官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奉陛下之令,诛杀贰臣。这些人都是在大明亡后投降归顺了建奴鞑子,还有的甚至给建奴带路,残杀大明忠臣,死不足惜。太祖陛下说了,如今他来了二百七十年后,就要杀光一切贰臣贼子及关外建奴。未来忠于大明,英勇殉国之辈陛下不会吝啬奖赏,至于贪生怕死之徒,这些就是下场!”
说罢毛骧转身进了船舱,留下诸多死里逃生的南京官员面面相觑。
就连袁继咸也很惊讶,问道:“俨若兄,之前我还在想,既然湖广和四川的各司都来了,却少了一些,莫非是”
吕大器点点头道:“不错,能活着到这儿的,未来都是身死殉国的忠臣,至于没来的,那自然是贰臣。太祖陛下游历时间长河,哪些是忠哪些是奸,他老人家自是了如指掌。”
说话间他还看向已经吓得魂不附体的韩赞周等人说道:“恭喜你们,你们是大明忠臣,如今又能跟随太祖陛下打天下,未来的前途怕是不可限量。”
“额”
众人依旧面面相觑,有人若有所思,有人皱起眉头,还有的则脸上显露出怒意。
之所以生气,是因为里面被杀的有自己的好友。
对于这些人来说,虽然他们是殉国的忠臣官员,可有些人也不识好歹,觉得这些东西都是一面之词,哪里知道真假,怎么能就这样随意处置
何况即便是真的,那也是以后的事情。至少现在他们没有投降叛国,就这样用未来做的事杀现在的人,那不是莫须有之罪吗
只是有怒气归有怒气,但最终却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毕竟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他们能活下来,那是因为后来他们殉国了。
可如果他们真不识好歹地找老朱跳脸,那大抵以老朱的品性,不介意送他们去见朋友。
所以面对动则杀人的老朱,他们只能不敢言语。
然而过了一会儿,等众人慢慢冷静下来,反而觉得对方或许真是太祖陛下。
除开吕大器等人异口同声,以及那奇特仙器里展现出来的洪武朝场景,单说这脾气秉性,确实是他们熟知的大明太祖朱元璋。
毕竟有明二百余年历史以来,如此对待官员如猪狗,大规模杀官员的,也就老朱和他的儿子朱棣了。
至于那些若有所思者,自然就是在想着跟随太祖陛下,前途好像还真是一片光明。
就是太祖陛下再一次扫清八荒六合,厘定江山之后,会不会又对一次功臣下手.这倒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船队顺着内秦淮河依旧航行。
船上倏地掉下来十多具尸体,吓得两岸百姓惶恐不已,引起阵阵骚动。
然而船只却依旧向着皇宫的方向而去。
过了大概两三刻钟左右,船队于长安街停下,已经到了内秦淮河与筒子河之间的交汇处,也就是午门外广场。
周围可不是简单地空旷一片,而是有南京六部、南京五府都司衙门,守备官邸衙门,御史衙门等处。
南京主要事务由四人小组完成,分别是南京守备,南京守备太监,协同守备以及参赞机务。
如赵之龙作为南京军务勋臣,就是南京守备。韩赞周作为守备太监,主管南京各事务。而史可法作为参赞机务,也是四人组成员。
最后一个担任协同守备的人叫做徐弘基,其实就是现任魏国公,也就是徐允爵他爹。
此人身染重病,于今年去世,因此没有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以韩赞周、赵之龙、史可法为首的三人其实就是南京的主心骨。
现在赵之龙死了,就自然以韩赞周和史可法为中心。
船队到了长安街,众人一行下船,在韩赞周和史可法的带领下,一行人径直踏入了南京皇宫当中。
南京皇宫依旧保留着当初的模样,历经二百余年,只是沧桑了许多,整体面容倒是不变。
老朱双手背负在身后,四下张望扫视,徐徐过了午门,至奉天殿,一步步踏上了奉天殿上方那张不知道多少年没人坐的龙椅。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老朱坐到了龙椅上,下方几十名官员纷纷跪下,向他磕头。
老朱只是平静地双手虚抬道:“平身。”
“谢陛下。”
众人起身。
朱元璋俯视下方群臣,平静地说道:“韩赞周,史可法何在”
“臣在。”
二人忙不迭站出来。
“云峰。”
“老祖宗。”
“把名单给他们。”
“好。”
朱云峰就把随身带的打印好的名单拿出来,交给二人。
老朱沉声道:“这些贰臣,给朕按名单抓人,无论王公勋贵,无论达官显贵,亦或者已经被罢黜在家赋闲之辈,只要在名单上,只要在江南你们的辖区,就给朕抓来,死活勿论。其余还有一些名单,是为朕大明亡后,一些赋闲在家的官员出仕于在南京由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拥立的福王朱由崧所建的弘光朝,他们英勇抵抗外敌,是为朕的大明肱骨,当重新起复再用。”
“陛下,臣以为是不是该商榷一二”
都谏章正宸忍不住拱手说道:“虽说太祖陛下游历时间长河,知道未来如何。但眼下事情还未发生,就先把人杀了,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
“你叫什么”
老朱皱眉问道。
章正宸打了个寒颤,额头冷汗直冒,但还是答道:“臣叫章正宸。”
老朱看向朱云峰。
朱云峰就打开笔记本,在资料里搜他名字,片刻后说道:“章正宸,字羽侯,号格庵,浙江会稽人。先后担任礼科、户科、吏科给事中,弹劾过周延儒、陈新甲,上书要求革除西厂,被阉宦忌惮,谪戍均州,后任南京都谏。福王立,官大理丞,为马士英所不容,辞官归里。鲁王时,守赭山,招募赭山乡民组建赭山营。绍兴失陷,出家为僧。”
“唔”
老朱沉吟着点点头,随后说道:“看在你忠心耿耿的份上,朕只给你这一次机会,以后莫要再说这种胡话。贰臣便是贰臣,秦桧早年还力主抗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朕要这些贰臣贼子作甚。即便他们现在没有叛投,那是因为朕来了。可若朕没来,他们依旧是贰臣贼子,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明白了吗”
“是”
章正宸只觉得浑身寒毛倒竖,犹如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韩赞周,史可法,你们去办吧。”
老朱淡淡地道:“朕会派蒋瓛带五百人随你们去,先把城里该抓的人抓起来,怎么做,不需要朕教你们了吧。”
“是。”
二人对视一眼,只感觉到扑面而来的霸道。
真不愧是太祖陛下。
这种压迫感,以及那种令人无法质疑的感觉,仿佛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60来岁的老人,而是一头随时要吃人的猛虎。
一路上吕大器他们的介绍,说起太祖陛下来到大明的种种神异,再到如今出手就杀人。
甚至还有一个长达数百人的杀人名单,那种在洪武年当官的怪谈恐怖之感,仿佛降临到了二百年后的崇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