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李齐公百人迎敌(2/2)
榆次,位处在太原郡治晋阳的东边,是晋阳的外围重地。西河郡,如前所述,在太原郡的西南边,与太原郡接壤。刘武周兵出雁门以后,进战的情况也比较顺利,先是攻下了太原郡北境的汾阳、盂两县,继而於日前攻下了榆次,但对晋阳城,他没有跟着展开围攻,而是过晋阳南下,攻向太原郡南部的太谷、文水、祁等县,以及西河郡与太原郡接壤的平遥县。
李善道点了点头,想起了适才在说的内容,说道:“李元吉,一个孺子,纨绔膏粱,不通兵事,其在太原,唯以游猎为业,听说他装载罗网的车子就三十多辆,并尝自言,‘宁三天不食,不能一天不猎’,并纵容亲从劫掠百姓。果如我料,刘武周兵马一下,他束手无策。晋阳城坚,守卒众多,刘武周现还不敢直接围攻晋阳,然用不了多久,晋阳必为刘武周得之!
“晋阳一下,太原、西河、离石等郡,就再无唐军主力可挡刘武周。其用兵若速,上党、临汾、龙泉等郡,也将为其所用。到时,我军可就白来河东一趟了!诸位,独孤怀恩总算是已中我计,出兵北上,至迟明日可达虞乡县南。这一仗,君等务必竭勇,须当一战将其尽歼!”
面对刘武周的大军南下,李元吉不但束手无策,还搞出了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操作。
军报报称,他令他素来不喜的车骑将军张达引步卒百余,出营迎击,以试刘武周部的虚实。——试敌虚实,这没毛病,可问题是他居然只给张达了百余步卒的兵力!刘武周南下之众,三万步骑之多,百余步卒能去试出什么?摆明了让张达送死。张达又不是傻子,固请不行,李元吉世家贵公子,骄横惯了,不讲道理,逼迫张达,强行将其遣出。
一战而张达带出的百余步卒尽没。
张达愤怒之下,因降了刘武周,於是引领刘武周攻陷了榆次。却李建成、李世民皆有其父之风,文武兼资,真也不知这李元吉怎会这般蠢货。晋阳,刘武周虽尚未攻,已然是岌岌可危!
李元吉的愚蠢,其实也出乎了李善道的预料。
李善道知道李元吉孺子之流,今年他才十五六岁,难堪大任,肯定抵不住刘武周,然亦未料到其荒唐至此。他要不强遣张达,榆次与晋阳犄角相应,两座县城相隔才四五十里,互相支援方便,太原城中有万余唐军驻扎,刘武周短时间内,这两座城,他还真都打不下来。
结果李元吉搞出这么个神仙操作,非今使榆次失守,晋阳陷入孤立,并且晋阳守卒可以设想得到,现必军心惶惶,——有这么个不讲道理、骄横无知的少年上司,谁还愿意卖命?
可以说,李元吉这是在帮助刘武周。
刘武周现在的心情,李善道也可以设想得到,定是大喜过望。
可刘武周一高兴,李善道面临的形势就麻烦了。
原先以为,李元吉再无用,仗着晋阳坚城,总能阻住刘武周南下一段时日,如今却因李元吉的荒唐决策,晋阳危在旦夕,刘武周也许用不了多久,就能尽得河东北部诸郡了!
李善道因而必须速战速决,在最短的时间内,赶紧把独孤怀恩等部消灭。否则,此次攻打河东,还真就像他说的,将会是白来一趟,出现最坏的结局,给刘武周做了一桌好饭。
屈突通眉头紧锁,说道:“李元吉之无能,出人度外。刘武周连克连捷,士气大振,晋阳唐军因李元吉之昏聩,军心则势涣散,将自乱也,待刘武周拔除晋阳南边之太原诸县后,还攻晋阳,此城纵坚,难以守之。诚如大王所言,我军是须当速战速决,尽快歼灭独孤怀恩等部!唯有如此,才不致河东北部、中部诸郡悉为刘武周得!敢问大王,歼灭独孤怀恩之策可已定?”
“我意便按早前我等议定之策。以王君廓、王须达两部,阻击姜宝谊、李仲文部,以我精锐正面迎击独孤怀恩部!为使独孤怀恩部能够得以尽歼,分兵一部,抄其后路。”
屈突通沉吟说道:“大王,臣有一议。”
“公请说。”
屈突通说道:“虞乡、蒲坂相近,若单只分兵一部,抄独孤怀恩部后路,恐难成大功。分兵的如果多了,不利於我精锐正面进击;分兵的少了,倘使独孤怀恩全力突围,或许不易将其众尽数留下。要不要改一下战术?我军预在虞乡城东设伏,当与独孤怀恩部接战后,我军先佯败东撤而走,诱其追击,然后等其众过虞乡,离蒲坂稍远,中我伏后,再将之歼灭?”
李善道下到帐中,俯看沙盘上的虞乡周边地理,沉思片刻,说道:“公之计策甚妙,却是虞乡以东,多平原,没有适合伏兵的地方啊。公以为,何处可以伏兵?”
「27.1.」